2020年7月9日,新西兰食品安全局(NZFSA)发布召回公告称,Natural FieldEnterprises Ltd正在召回一款特定批次的花生饼干,因为这些产品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召回产品如下图:
受召回产品原产国为马来西亚,名称为PMN Kacang Wangi brand Peanut Cracker,重量为770g,保质期到2021年4月28日。
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以上产品,可将其退回购买地获取全额退款。
什么是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由霉菌(黄曲霉、寄生曲霉)代谢产生的一类毒性极强的化合物,曾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I类致癌物质,是已知致癌物中,也是已知的霉菌毒素中,致癌能力最强的化合物。黄曲霉素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容易出现在湿热的环境中,小到我们食用的花生、玉米、大豆,大到土壤、动植物,都存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可能。
黄曲霉素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黄曲霉素对健康产生危害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病从口入”了,其危害主要源于对食物的污染,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食物霉变。它广泛存在于发霉的食物及其制品中,尤其是发霉的谷物、坚果(如花生、玉米及其制品),霉变的乳及乳制品,此外,食用含黄曲霉素饲料喂养的家禽、家畜所产的肉、奶、蛋也存在食入残留毒素的风险。
黄曲霉素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黄曲霉素的免疫抑制性及“三致”(致突变、致癌、致畸性)危害性。据研究表明,黄曲霉素对多种癌症的发生都具有诱导作用,尤其是对肝脏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在一定剂量下可能直接诱导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虽然对于人的致癌性危害尚缺乏直接证据,但诸多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大量摄入黄曲霉素与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黄曲霉素作为一种剧毒物质,致癌性仅仅是其危害的冰山一角,短期大量摄入黄曲霉素可造成黄曲霉素的急性中毒,出现包括急性肝炎、肝组织出血性坏死等肝损伤,哪怕是少量的黄曲霉素,若是长期摄入也会出现肝纤维化、生长发育迟缓、不孕、胎儿畸形等慢性中毒症状。
如何避免黄曲霉素的危害
黄曲霉素的危害令人胆战心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远离黄曲霉素的危害便成了重中之重。首先,需要从源头上杜绝黄曲霉素的产生,——杜绝一次性购买过多食物,并且露天放置,尤其是含丰富水分、糖分的蔬菜、水果和各类坚果。特别是在南方潮湿的阴雨天气,高温和潮湿是霉菌生长最佳的催化剂,若是不得不一次性购买大量的食物也要尽量储存在干燥、低温的环境中。
其次,建议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密封包装的食物,尽量不要选用露天放置的食物,尤其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虽然近年来不少知名厂家被爆出食品质量问题,但相比而言,小作坊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检测技术及检测标准,常常成为黄曲霉素的重灾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霉的食物不能吃”可以说是常识了,但许多人对“发霉”的定义仅仅局限于肉眼可见的发霉,为了不造成浪费,不少家庭会选择去掉发霉的部分接着吃,或者是将发霉食物在高温烹饪后食用,这些做法其实都是错误的,霉菌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黄曲霉素的裂解温度是280摄氏度,普通的高温烹饪根本无法使黄曲霉素完全灭活,同时,我们肉眼可见的霉变部分仅仅只是食物的冰山一角,实际上霉菌产生的毒素已经在食物中扩散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食物闻起来有霉味,但是却看不出发霉的原因之一。因此,面对发霉食物,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及时丢弃,切不可因小失大。
冠宇仪器黄曲霉毒素快速测试仪通过检测线荧光定量卡中的荧光强弱程度,定量分析待检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含量;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饲料、面粉、食用油、调味品中黄曲霉毒素B1,适用于粮库收粮检测、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 http://www.guanyu17.com/products-zh-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