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几个常规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及限量都有哪些?
黄曲霉毒素M1
黄曲霉毒素M1主要存在于牛奶,是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为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是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
1、黄曲霉毒素的来源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上的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几乎每一种食物或食物制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都可能被黄曲霉菌或寄生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最主要的是黄曲霉毒素的载体是花生及一系列别的坚果子仁以及玉米、大米、大豆、谷物制品。奶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B1在奶牛体内代谢,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M1,并被转运到牛奶中。
2、危害
黄曲霉毒素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是目前所知致癌性zui强的化学物质,其致癌范围广、强度大,致癌能力比六六六大1万倍,可诱发多种癌,黄曲霉毒素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主要诱发肝癌,还可诱发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还可出现畸胎。
3、国家限量
黄曲霉毒素M1国家限量0.5 ug/kg
氯霉素类
氯霉素,别名左霉素,左旋霉素,氯胺苯醇,氯丝霉素。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菌、脆弱拟杆菌感染。
甲砜霉素,别名硫霉素,甲砜氯霉素,是氯霉素的同类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用于敏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
氟苯尼考是一种氯霉素类的兽用广谱抗菌药,抗菌活性高于氯霉素及甲砜霉素,尤其对一些耐氯霉素及甲砜霉素的细菌仍然表现出较高的抗菌活性。
1、氯霉素的来源
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为广谱抑菌剂,对本品高度敏感的细菌也呈杀菌作用。
乳品中氯霉素类药物主要来源有:
动物体疾病防治使用,动物在泌乳期使用导致乳品残留。
2、危害
氯霉素主要危害有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导致灰婴综合症。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甲砜霉素应用中的危害较氯霉素少,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对造血系统的毒性也小,可引起周围神经炎。肾功能不全者可发生全头秃发。
3、国家限量
氯霉素在原奶、各种奶粉、乳制品中均不得检出。氟苯尼考为泌乳期禁用药物不得检出。甲砜霉素在原奶、纯牛奶、奶粉、生乳等中检出的限量值为50 ug/kg(50 ppb)。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药。喹诺酮类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达到抗菌效果。1979年合成诺氟沙星,随后又合成一系列含氟的新喹诺酮类药,通称为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1、喹诺酮类的来源
喹诺酮类药物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疾病的治疗,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机体组织(包含牛奶)中的残留,人食用动物组织(包含牛奶)后喹诺酮类抗生素就在人体内残留蓄积,造成人体疾病对该药物的严重耐药性,影响人体疾病的治疗,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长期摄入含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动物源食品,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2、危害
人类长期食用含较低浓度喹诺酮药物的动物性食品、中成药保健食品等,容易诱导耐药性的传递,从而影响该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因此,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席委员会、欧盟都已制定了多种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美国FDA于2005年宣布禁止用于治疗家禽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恩诺沙星的销售和使用。
3、国家限量
2017年新政策牛奶中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不得检出。
恩诺沙星:100 ppb
氟甲喹:50 ppb
达氟沙星:30 ppb
以上是牛奶中常规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及限量,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检测牛奶中对应指标是否超标这一工作尤为重要和必要。冠宇仪器药物残留检测仪可以有效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残留。维护牛奶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