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调味品在人类的饮食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肉制品中添加香辛料可以起到调味和抗氧化的作用,辣椒、豆瓣酱、酱油及食醋等调味品的添加也可提高食品的美味可口性。虽然这些调味品在人类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很微小,但长期食用也会使调味品中的真菌毒素在人体内积累,尤其是喜好重口味及过量食用会增加其摄入的机会,从而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应积极重视调味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
调味品中的真菌毒素种类都有哪些?
调味品按照工艺可分为发酵型调味品、香辛料调味品、复合调味品等,均有被真菌毒素污染的情况。调味品最大的安全问题在于原料的使用,如发酵调味品酱油、食醋、豆瓣酱的主要原料为大米、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这些原料如果控制不严格,非常容易在储存、发酵、成熟过程中产生黄曲霉毒素。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一类代谢物,会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和饲料产品,同样也会波及人类日常食用的调味品。目前已知真菌毒素有300种,多种都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和致畸性。根据产毒菌株可分为曲霉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青霉素、镰刀菌毒素和其他(如孢子)毒素。其中最主要的当属黄曲霉毒素(AF),可引起人畜急性、慢性中毒,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归为I类致癌物;其次为赭曲霉毒素(OTA),会破坏肝脏组织和肠,引起肠炎、肝肿大等问题;玉米赤霉烯酮(ZEN)可影响动物的繁殖能力,危害生殖器官,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可引起疲劳、腹泻和呕吐等症状;伏马菌素(FB)会毒害人类的神经等。我国国家标准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中,对酱油、醋和酿造酱中的黄曲霉素有明确地限制要求,限量值为5.0μg·kg-1,其数量级远低于污染物限值,这也直接显示了其毒性可能远胜于铅、砷等元素。我国标准中对其他调味料产品及其真菌毒素的限量无要求,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及大多数香辛料主要进口国对调味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均有限量要求。
如何对调味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防治?
有效防治调味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保障食品安全,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原料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调味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防治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1.妥善保存食品原料。曲霉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80%~90%,在原料贮存中,注意对温度和湿度等的控制,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和卫生,可采用低温保存、封闭隔氧贮存、气调贮存、低温通风贮存及辐射法等物理方法贮存,也可采用添加防霉剂(如丙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双乙酸钠等)等方法贮存。
2.通过抗病育种,提高作物对真菌的抗性,减少毒素污染,是最环保的措施之一。
3.做好调味品原料的真菌毒素检测工作,杜绝有真菌毒素污染的原料流入生产和市场。冠宇仪器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残留定量分析仪适用于调味品监测中心、调味品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