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作为人类农业科技的进步,已经是现代化农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源,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增加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人们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过程中会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人民的饮食健康,不合理和超剂量的使用也破坏了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我国就多次爆出由于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由此可见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什么是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物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目前所使用的农药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磷农药(甲胺磷、敌敌畏等);(2)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西维因、叶蝉散、涕灭威、呋喃丹等);(4)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等)等。有机氯类农药我国于1986年全面禁止有机氯类农药在农业上的使用,但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化学性质稳定,难以被降解,仍有导致蔬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超标的可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广谱、抗药性小、药效迅速和良好的击倒作用等优点,相比于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毒性更小、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轻、药效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有可能作为新一代高效低毒农药的代表得到推广使用,并逐步取代传统农药成为主要的农药使用品种;而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在蔬菜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高毒禁用农药,特别是有机磷类农药仍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体;更是菜农首选使用的一类杀虫剂。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科学工作者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快速检测技术方法
常规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如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Ms)法等,均存在着样品前处理复杂、仪器设备昂贵、分析费时长、要求熟练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等问题。由于这些方法不能满足样品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迫使人们运用新的原理和方法去开发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准确安全的快速检测新技术。目前国内主要的快速检测方法有生物检测法、仪器分析法、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等。
农药残留检测仪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酶抑制法结合分光光度原理研制的,这种检测仪检测结果以抑制率表示,具备数据的实时上传功能,因此能够满足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以及监管需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正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配套的仪器只是起到定时和恒温的作用,结果仍需通过肉眼进行主观判定,市面上虽有些检测仪增加了自动判读功能,但由于受限了色值的采集技术,检测灵敏度不高,加上现有的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速测卡均存在着折叠反应不充分,检测时间较长、抗干扰能力较差等问题,亦对结果判断造成较大干扰。
针对目前快速检测方法仍然存在的问题,河南冠宇仪器公司经过了长时间的技术攻关,开发了全新的农药残留检测仪GY-NC10,并结合先进的专利数据采集技术,国内首创地研制出了全新一代农药残留检测仪器,农药残留检测仪基于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被测样品如含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将会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影响显色体系的反应速度,通过测定显色体系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来测量待测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抑制率)。较传统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效率提高两倍以上,检测范围更广。
农药残留检测仪可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蔬菜检测中心、农贸市场、超市、环保机构、蔬菜种植基地、饭店、车载及实验室等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控场所等单位对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检测功能齐全、智能程度高,可广泛应用于蔬菜、粮食、瓜果、茶叶、桑叶、烟叶等农产品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结论与展望
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作为目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主流技术,仍将继续广泛地应用于各应用于各级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各级食品安全监测部门、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基地、农贸市场、食品超市、食品安全检测流动车、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对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果蔬流通快,生产中农药使用种类多,为实现快速、准确、方便地检测多种农药残留,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快速检测方法必将更加快速、方便、准确、适用性更强,而农残快速检测仪器也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以及高通量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