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毒素,是引起病人剧烈呕吐的主要原因。这种“呕吐毒素”非常厉害。它不仅可以刺激胃肠道神经,导致呕吐,还可以破坏肝细胞线粒体,导致肝细胞中毒。最厉害的是这种毒素不怕高温,在126℃下加热90分钟,毒素都不会被破坏,照样发挥它的毒性。所以,含有毒素的食品即使高温加热仍可以引起人类中毒。
曾一报道,四川遂宁市一小学数十人午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呕吐等身体不适,其中10人被确诊为食物中毒。当日有52名学生于上午11点30分左右在学校食堂进餐,首发病人在中午12点50分就出现腹痛、呕吐,共呕吐了4次。中午食堂菜谱是:炒茄子、炒黄瓜、炒苕尖、炒米饭。症状最严重的10人被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乏力、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便;共同进餐史为炒米饭。所幸经过治疗,10名留院学生症状解除。食堂师傅很纳闷,虽然炒米饭用的是前一天的剩饭,但一点儿没坏,怎么学生就食物中毒了?在送检的当天食堂原材料和学生的呕吐物10个样本中,检测出蜡样芽孢杆菌。为什么吃了加热的食物仍然会中毒发生呕吐?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形状像蜡一样的革兰染色阳性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与臭名昭著的炭疽杆菌是“同族兄弟”。
蜡样芽孢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放毒”,释放的毒素在医学上被称为“外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可释放许多毒素,其中两种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一种毒素被称为“肠毒素”,它会像霍乱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释放的肠毒素一样,对肠道细胞产生毒性,导致病人腹泻。但肠毒素不耐热,在45℃下加热30分钟或56℃下加热5分钟,毒素会被破坏,失去毒性。
另一种毒素被称为“呕吐毒素”,“呕吐毒素”不怕高温,126℃下加热90分钟仍有毒性是引起病人剧烈呕吐的主要原因。这种“呕吐毒素”非常厉害。它不仅可以刺激胃肠道神经,导致呕吐,还可以破坏肝细胞线粒体,导致肝细胞中毒。最厉害的是这种毒素不怕高温,在126℃下加热90分钟,毒素都不会被破坏,照样发挥它的毒性。所以,含有毒素的食品即使高温加热仍可以引起人类中毒。
一般来说,坏了的食品总是有异味,大家闻一闻就知道能不能吃,但蜡样芽孢杆菌“放毒”特别隐蔽,含有毒素的食品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进食时不易被人们察觉。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夏季,在我国主要发生在6-9月。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呕吐型和腹泻型。我国以呕吐型多见,约占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76%,而欧美等西方国家以腹泻型多见。这可能与我国的饮食结构有关。
呕吐毒素中毒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伴有乏力、低热等症状,很少出现腹泻。大多数病情较轻,24小时内可以自愈,但严重的可能引起肝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心肌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引起呕吐型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米饭及其制品(80%以上),如:米饭、炒饭、稀饭、米糕、米粉皮、米线等;凉面、豆腐也可以引发。
怎样避免呕吐毒素中毒?
尽量不吃剩饭剩菜,蜡样芽孢杆菌产生呕吐毒素还与外界温度有关,在20℃-37℃的环境中,毒素的产量最高,夏季室温保存下的米饭类食物最容易受蜡样芽孢杆菌污染。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在高温加热后,即使蜡样芽孢杆菌被杀死,但耐热的呕吐毒素仍可保持毒性,导致食物中毒。本次事件中的学生食堂曾将前一天所剩的米饭放在常温保存,第二天再加热后给学生食用。平时,大家尽量不要食用剩饭剩菜。据统计,我国的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学生食堂(35.1%)、饮食服务单位(34.4%)、职工食堂(17.7%),只有12%发生在家庭。
因此,对学生堂、职工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管尤其重要。发现霉变的食物后,应避免给学生食用,冠宇仪器生产的霉菌毒素检测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残留定量分析仪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